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数学阅读

数学文化征文 好玩的数学 2022-07-17

本文为“数学文化阅读心得征文比赛”参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点击图片查看征文比赛通知。


走“近”数学阅读

作者:周光平

作品编号:007

投稿时间:2019.5.29


假期已来,许多微信公众号推荐儿童数学阅读的书目琳琅满目,转发的频率也很高,还看到狂读数学读物的极端化。儿童真的要读这么多数学课外书吗?要按照书单来分级阅读吗?有必要先从必读书目到选读的书吗?作为老师,每每和孩子同学的爸妈在一起,也总是被问及孩子每天都在阅读吗?数学方面可以读些什么书?“读”成了儿童寒暑假生活的主要任务吗?


一、数学阅读要比例适量,不宜极端超前


其实,细细分析,这与现实的学校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我们的家长之所以热衷于阅读信息,更多的考虑仍然是竞争中对分数的关注和期望,而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这个隐性的东西偏少了些。也有的认为孩子玩手机、电脑、看电视、找伙伴游戏,这些都不是正事,既然有精力做这些事,不如来强化阅读习惯,取而代之。然而,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能以过量阅读和作业,甚至导致近视这个代价来换取。婴幼儿是视力发展的关健时期,幼儿可读适量的绘本,多在动手活动中学习,小学低段可适当增加读书量,但要注意强化在活动中学习的形式取代过量的读书环节。而后依次在小学高段、初中学生中逐步增加读书量,高中学生、大学生才该进入阅读的海洋。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与其它学习活动理当适量结合。家长及社会繁育中出现的错误思潮很多是“功利”、“不专业”和“竞争的紧张”所致。我们教师可通过自己科学的教学,整体建构学生阅读、作业、活动等各种学习形式的比例来平衡和改善现状,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保护。实际上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前置、融入和延伸式的开展数学阅读,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数学学习中,可以组织活动在听教师启迪讲解、观看教师板书、观看远处大型的绘本图片等方式来替代学生读书环节,这也有利于保护视力。数学阅读在这时不必要成为主流,作为方向来渗透即可,更没必要过量的读书。


二、数学阅读要分级适当,不宜过于依赖。


我们看到,微信转发最多便是分级的数学阅读书目,特别是各种权威的专家推荐的目录更是受到追捧!在书店里,网站上有很多书籍还根据这个心理而冠名有影响力的“主编”或“名号”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满满的专柜!当家长根据书单搬回家后发现,再精美的图片和极其有“用”的数学读物却难敌一个小小的电子屏幕的诱惑,最后还可能成为垃圾。我们希望的是孩子读完第一本后渴望下一本好书,他自己有意识的在自己有限的阅读经验之外,不断打开新的世界,不被各种流行读物热销榜束缚。为避免孩子造成 “亚健康”阅读,在茫茫书海中还是要依赖专业教师的推荐。但推荐时要认真考量:推荐的数学绘本或文本的阅读对孩子是否已具有这种程度的基础水平?该书所要求的预备知识是否已大致到位?贯穿全书的价值观念是否为其年龄段所认同或希望认同?对于第二学段刚开始接触数学文本阅读的孩子,我最乐于推荐的则是亚瑟·本杰明和迈克尔·谢尔默著的《生活中的魔法数学——世界上最简单的心算法》。该书以故事为情境“算”为载体,展开了对快速算法的的一系列研究,既有基础的算理算法的有趣剖析、常规算法背后的种种探索过程,也有魔法式智慧解决计算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易于接受的“授人以渔”之书。对于长远目标最理想的情况还是:教师引领学生掌握阅读特别是品鉴精密文本的能力,学生自己到大型图书馆或类似平台根据个人趣味自主挑选读本。


因此,儿童数学阅读分级的核心,不是发布一个简单的书目,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机械地按章索读,而只是根据数学教材有序知识给图书加几个标签,让孩子、家长和老师有一个选择的依据。至于孩子到底读什么,自主权还是应该掌握在老师、家长和孩子手中。孩子的阅读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在很低龄时就具备读符号、图形、数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对应年龄阶段的图书未必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具备了选择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地激发阅读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朱永新说,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级,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而对于数学阅读而言,粉红色里有了蕴含着精美的智慧花朵,故事里发现精妙的数学工具,主题里发现令人惊叹的紧密思维模式。


三、数学阅读要精读走进,不宜走马观花。


数学阅读是很多是符号文本的阅读,阅读的能力本质上是习得性的技能,既然如此,学生由于以往经历和体验的侧重方式不同,未必都能快速找到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数学阅读需要“学而知之”,打开大门之力不小。为能长久的不拒绝数学读物,甚至爱上数学读物,进而打开一扇数学阅读之门!这应该是因人而异!可以因为精读一本有趣的或者令人惊喜的,或者刚好在合适的时间遇上有价值的,从而不断地发现更多。如果这是从精读到泛读的话,在学生中也很长见,如四年级的一位学生遇到《数学魔法》书后发现计算背后尽然有很多速算的“魔法”,从而开始了数学阅读之旅。又如六年级的一位孩子精读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数学圈》(全三册),其作者H. W. Eves是著名的数学史家。书中各种典故、趣闻信手拈来,妙语点评随处可见,虽然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很有限,课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而一发不可收拾。


在学校的跳蚤市场和午间阅读时发现:很多五、六年级孩子的选书和阅读还只停留在找一些轻松读物进行消遣性阅读,只关心故事情节,这样读书的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对数学阅读也会很难读得下去!一般来说,数学阅读需要是深度阅读。就是在阅读中拥有听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连接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以及理解、归纳、组织、表达、应用、创造、分享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样一些高级的阅读能力,这才是数学阅读应有的状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独立完成这样的深度阅读还是困难重重,需要数学教育者在课堂上渗透读法或在活动中用合适的方式来协助和指导!也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来逐步学会数学阅读,提高阅读力!如画符号来思考内容!通过做读书笔记来提取信息、摘要、提问题、推测、连结、比较、诠释、统整、图像化等,用六顶思考帽、六何法、KWL学习法,文学小圈圈等学习方法来思考。用思维导图、韦恩图、情节梯、故事图表、故事山丘、鱼骨图等等来理清结构关系。数学阅读还可以根据作家莫提莫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来深度阅读。书中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不仅指明各层次阅读达到的水准,也阐明了各层次阅读的方法。


改变轨迹的唯一途径是被感染。在学校我们也可以每月组织一次数学阅读的分享活动,让个体阅读在师生和生生的团体中交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带来认同感或新的思考,不断地去肯定和否定自己阅读中获得的已有成见!最后总能沿着自己的追求轨迹走!当然,交流也不只限于和同学老师父母交流,也可以上上读书群、豆瓣看看评论。走向成熟的数学阅读也要经历分享、反思和提高的过程,也才能打开自己的数学阅读之门。


数学的学习线索不是唯一的,我们老师和家长其实很难清楚那条路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说学校的数学学习好比梯子单向前进,可能有的孩子就会不适合这种方式爬不上去了。而数学阅读就像脚手架,不知道哪个孩子会抓到哪一根绳索,独具自己个性攀登的一条绳索,给他向上攀爬的力量,萌发他对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数学阅读不仅仅是每天我们都抱一本书看,拿一支笔算,其状态也许就是在不断地理解和建构一个生活的习惯,一件休闲的事,在不断拓宽自己看世界的方向和面积,就好像每一天都在建构自己所遇到的一切,接连不断地走进新生活一样。


请读者为作品007号打分

(打分结果将作为评奖的指标之一,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也想参赛↓↓↓

数学文化阅读心得征文比赛


传播数学,普及大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玩的数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